​建设粮食物流园应重视的问题

2019-06-09 22:40 Ta Tou 3
 
一、园区的管理模式探讨
    根据国内外与物流园区功能相同或相当的物流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经验,粮食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可能的选择将有4种,即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
  (一)经济开发区模式
  粮食物流园区的经济开发区模式,是将粮食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类似于目前的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
  经济开发区模式,将是在特定的开发规划、政策和设立专门的开发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的经济开发项目。由于物流园区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双重特性,因此,建立在经济开发区模式基础之上的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实际上就是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全新的经济开发区项目,而且以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趋势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物流园区无疑是构筑高效率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的新的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粮食物流园区的重要功能是粮食物流的组织和管理,是粮食仓贮企业、加工工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对集中的场所,建设和开发粮食物流园区,是希望在规模化粮食物流运作资源及条件的支撑下,达到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和提高粮食物流经营与管理效益的目的。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从利用市场进行粮食产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通过利用在物流技术进行企业经营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优势的企业,由其率先在园区的开发和发展,并在宏观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实现的物流产业的聚集和依托物流环境进行发展的工业、商业企业的引进,达到物流园区开发和建设的目的,这就是主体企业引导下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因此,主体企业引导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要求在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制度方面具有大的步伐和创新,要求能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培育粮食物流园区发展所需要的实力企业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工业地产商模式
  粮食物流园区开发的工业地产商模式,是指将粮食物流园区作为工业地产项目,通过给予开发者适应工业项目开发的适宜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工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它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物流园区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均有此种开发模式的物流园区范例。
  此外,作为类似于工业地产商开发模式,日本的东京、神户等经济中心城市、德国的不来梅等城市,也有政府投资进行物流园区的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然后委托给一个或多个物流设施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由其在政府制定的较为优惠的使用政策的框架下进行经营管理的变形操作方式。之所以会出现物流园区的工业地产商开发模式,其理论基础是物流园区的开发和建设,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环境,为工业、商业以及物流经营企业创造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条件,园区建设自身不是为了赢利,是一种社会效益的体现,城市及政府的收益来自于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四)综合运作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是指对上述的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混合运用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由于物流园区项目一般具有较大的建设规模和涉及经营范围较广的特点,既要求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也需要在投资方面能跟上开发建设的步伐,还要求具备园区的经营运作能力的保证,因此,单纯采用一种开发模式,往往很难达到使园区建设能顺利推进的目的,必须对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等进行综合使用。
  我国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应以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区模式为主。因为粮食是一种特殊的物资,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不仅只是着眼于其经济效益,它同时还有更多的宏观上的社会效益,如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此外,我国粮食运行体制还不够完善,粮食市场还不够成熟,很多方面需要政府的调控和干预。因此,我们应当借鉴日本和德国物流园区的经验,重视政府的规划作用。当然,随着粮食物流体系和市场的完善,也要对其他的建设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开发模式。
  
    二、重视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存量
  资产优化整合由于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不同物流行业,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的行业分割、行政分割与所有制分割,导致物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使用率不高的实际状况,使得应有的物流经济效益难以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对此,可以考虑在规划建设粮食物流园区时,用财政经济的办法预以优化整合,以便充分发挥不同行业、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物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应有的物流经济效益和物流产业的协同聚合效益。
  
    三、重视第三方物流的建立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资流动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对于第一方或第二方物流来说,他们的业务经营对象是其产品或商品,其利润源于产品的销售实现,他们是从生产,采购或销售的角度来考虑物流。而对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他的业务经营对象就是它的物流服务,他的利润来源于在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与传统仓储运输物流、企业物流或商业物流相比,有其独特的业务特点和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通常服务于多个厂商客户,而同时要将商品或物资配送给多个终端用户,是一种多对多的运作模式(而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物流在采购时为多对一模式,在销售时为一对多模式);第三方物流通常掌控一项或几项核心资源,而通过联盟的方式利用信息系统掌握并调度多方面的物流资源。如除了自有的仓库之外,考虑到建设周期和运营成本,第三方物流可能外租闲置的仓储资源,而在与客户形成紧密型合作的前提下,还可能为客户代管仓库;第三方物流为了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通常需建立跨地区、跨省甚至跨国界的物流运作网点,并通过异地数据传输对这些网点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三方物流的以上这些特点使得它的总体规划绝不等同于简单的仓储业务和运输业务的合成,也不同于一般的储运作业流程的设计,如何满足第三方物流这些独特的运作特点是完成一个优秀的物流规划时必须充分予以考虑的问题。
  四、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粮食物流园区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对粮食物流园区而言,这—发展模式通过粮油商品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生产利用过程,尽可能充分合理、持久利用粮油物质资源和能量并尽可能缩小和消除生产流通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即通过尽可能拉长粮食产业链,使粮食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在良好的生态经济运行中实现最大化。例如道过对谷物和油料、油脂的精深加工,进而结合食品生产以及医药、纺织、化工等相关产业之间的结合点和面实施综合经营,有效实现对粮油产品、副产晶、下脚料、废弃物的一系列再加工、再利用,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延长和提升谷物、油料加工生产的产业链。从而使整个粮食物流园区既提升经营层次,又能够通过再生资源利用,在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防治污染,使粮食物流园区能够在清洁生产的氛围中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正是由于延长产业链以及相应的价值增值链,也为防治污染提供了财力支持。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与防治污染是统一的生态经济范畴中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二个侧面。因此,规划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定要坚持实践循环经济理念,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模式。